不可小视孩子注意力缺陷问题,孩子注意力训练
很多家长说孩子写作业时一会玩玩橡皮玩玩铅笔,一会到客厅喝水一会去厕所,就是在椅子上坐不到10分钟。这一类孩子,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表现在学习上,上课思想开小差、不能坚持听讲;学习粗心大意,经常出错;做作业拖拉磨蹭。
不得不承认,注意力不集中,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通病,不仅仅是孩子。成年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比如看书的时候眼睛在看,大脑却还在思考其他的事,一个字也没读进去;拿起手机本来要回一个消息,却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应用,忘记了自己原本要做的事。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就是注意力。注意力就是知识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
注意力是所有学习的第一步。如果总是难以集中注意力,对一个孩子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儿童成长规律的统计表明,在3-6岁这个阶段,是孩子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家长正确的保护和引导。然而现实却是,家长常常在不经意间,成为了破坏孩子注意力的一大“帮手”。
一、打扰孩子
蒙特梭利有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一次坐地铁的经历让我印象很深,一位妈妈带着女儿坐在我旁边,一上车孩子拿着平板玩一些益智游戏。
这位妈妈在1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一刻也不停地去打扰孩子,一会问热不热,渴不渴,一会拿水果饮料给孩子吃,一会又“逼着”孩子和爸爸视频通话,花样百出,孩子到头来也没几分钟时间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
说实话,我都被那位妈妈吵得焦头烂额,更何况是那个孩子。很多孩子的注意力,就是这样被父母破坏的。
在孩子认真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就是注意力训练的关键时刻,家长不要自作聪明地去打扰他。
在这个时间段里,孩子在建构自己的认识体系,控制自己的动作、语言,充分思考,这样的时间段十分珍贵,对成长极具价值。
家长要尽力去维护好孩子这样的状态,不要去破坏,也尽力防止其他人事物的干扰,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注意力训练。
二、过度控制
一个孩子正准备自己倒水喝,这时家长突然尖叫一声:“别动!”立马冲过去给孩子倒好水。留下孩子茫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这样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特别常见。父母总是放不下担心孩子的那颗心,不管什么事都想帮孩子做好,让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在自己的掌控下才肯放心。
殊不知,过度控制,也会破坏孩子注意力。一个家庭里出现这种带着控制欲的爱,会让孩子产生不自由、受束缚的围困感,做任何事心里都无法快乐起来,容易对很多事情丧失兴趣。而没有了兴趣,更别谈集中注意力了。
如果孩子平常的活动总是被控制,就会逐渐丧失主动的能力。一旦这个控制消失或薄弱时,身体就会失去指挥,不知该如何是好,没有自己的主见,做事的时候注意力常常涣散。
保护孩子的注意力,需要给孩子一定的自我成长空间,让他自己去探索、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家长不要事事插手。独立、有主见的孩子,更容易专心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上。
三、忽视环境影响
很多家长在家里咋咋呼呼,家庭氛围总是纷乱嘈杂,还在抱怨孩子学习静不下心,坐不住,其实正是忽视了环境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当环境的扰动因素过多时,也容易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书桌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太多,孩子房间物品凌乱没条理,家长常常在家里打牌、电视声音开得很大等。
我们不难发现,当孩子处在平和、安静的状态下,不仅能主动完成很多活动,而且非常专注。
孩子生理、心理各方面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所以家长环境的影响和家长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
家长尽量不在家里打牌、聚会,尽量减少电视、音响等带来的干扰,尤其是减少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9月20日,北京安定医院儿科、北京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专门针对注意力缺陷这种常见、但却很容易被家长忽略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举行了一次义诊活动,专家们认为,有这种障碍的孩子智力其实基本上是正常的,但是,患儿的家长往往害怕和“傻”、“精神病”这样的字眼儿挂起钩而不给孩子治疗,结果反而耽误了病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专家提示,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不单要有丰富的物质支持,孩子的精神世界更需要得到特别关照,这对孩子今后漫长的人生来说更加重要。
-“坐不住”可能是因为孩子存在注意力缺陷
据安定医院儿科主任梁月竹介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又叫儿童多动症或注意缺陷障碍,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这类患儿通常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是在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会存在一些缺陷,通常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或集中的时间较为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造成学习困难,还有的孩子在家庭及学校里很难与同学、老师和睦相处。在门诊里就经常遇到这样的孩子,老师老找家长说:“你家孩子上课小动作最多了,跟同学说悄悄话,小屁股在椅子上扭来扭去,根本坐不住,你们家长得好好管管。”还有的孩子,就是不喜欢排队,队伍一到他那里肯定就拐弯,要么他就冲到队伍的最前面。在医生的仔细检查下发现,这些行为其实并不是孩子故意要和大人作对,而是他们存在注意力缺陷的问题。
-家长避讳和不重视会伤害孩子
梁主任说,最近安定医院进行了一项以2000多个孩子为对象的随机普查,结果发现有200多个孩子在医生看来可能存在着一些“偏差”,但是,接到医院通知后,却只有27个孩子的父母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查。有些家长很奇怪,甚至质问医生:“为什么给我们孩子做这样的检查?”也有一些家长说:“工作太忙没时间带孩子来。”简单地打个电话就算了。家长们这种对疾病的避讳和不重视的态度可能掩盖了孩子的问题,但孩子的身心发育可能因此受到的伤害却能影响他一生,这一点家长往往意识不到。在此,有必要提醒家长们,孩子注意力缺陷不是单纯的“淘气”可以解释的,也不能靠打骂、约束孩子来解决,这是一种病,需要吃药治疗。
-上学后更容易发现和矫正注意力缺陷
注意力缺陷的表现一般在儿童6岁之前出现,大多数发病年龄在3岁。但是,由于大人往往认为孩子是“淘气”,所以在学龄前不易发现。可能等到上学以后,孩子受到的约束多了,症状突出时才被发现。有些家长觉得这是因为孩子太小,不懂事,这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所好转。事实上,一部分儿童随着神经系统发育日趋健全,坐立不安和多动的表现到青春期会消失。但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有时可以一直延续到他们成年,这样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孩子多动导致的父母及老师对他们的批评、打骂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及其人格的形成。与其这样,不如早发现问题,尽早治疗,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得到爱护。
-家庭和睦可以减少注意力缺陷的发生
注意力缺陷障碍在学龄儿童中发病者相当多,国外资料报告说,患病率约为5%-10%。国内的看法认为,这种病的患儿约占全体小学生的1%-10%,其中男孩所占的比例比女孩多,早产儿童患此病的人相对较多。
形成注意力缺陷的原因相当复杂,现在仍然没有定论,遗传因素、脑部损伤、神经生理问题、金属元素中毒都有可能造成注意力缺陷。但是,梁主任认为,父母们注意夫妻间的关系,保持家庭的和睦,学习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给孩子做出楷模的作用,都能减少孩子出现注意力缺陷障碍的可能性。另外,尽量给孩子吃自然、绿色的食品,少吃有食物添加剂和食用色素的食品也有好处。
如果觉得孩子经常出现容易分心、易兴奋又易疲劳、作业非常脏乱、粗心大意、丢三落四、不爱惜东西、话多喧闹、很难遵守纪律、爱冒险等问题,最好能到专科医院给孩子做个心理检查,在注意力障碍的初期给孩子调整、矫正和治疗,免得影响他们心灵的成长。
除此之外,规矩的约束至关重要。坚持原则,和孩子商量着制定好规矩,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规律,防止孩子养成做事懒惰、无目的、散漫的性格。
你还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从学习物归原处、整理个人物品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秩序感。在这样有秩序,有规矩,简约安静的环境中,孩子的注意力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