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儿童专注力培养方法,脑神经终身教授助你,造就孩子专注力
时间:2023-03-20 来源:东方司乐 浏览次数:
在我们的身边,总有那么一些孩子,看起来总是比其他孩子慢半拍,走路、吃饭、写作业,别的小朋友都已经开始下一个项目,他们还在进行上一个项目的扫尾。
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的家长和老师都会变成着急,给他们打上“慢吞吞”“不行的孩子”等负面的标签,不断的催促!
其实,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们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那就是没有尊重孩子的节奏!
而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孩子的大脑在10岁之前都处在“发展中”,处于“发展中”的大脑其实让每一个孩子们在各种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状况都是不同的,只不过有的差别细微,有的差距明显!
但无论是哪种状态,这些正在发育中的大脑,尚未成熟,所以需要家长和老师们谨慎对待。因为,来自外界的过分担心和焦虑会阻碍孩子的大脑发育,影响他们专注力的发展!
一、要想孩子拥有优秀的专注力,先来了解下人类大脑有趣的结构和基本逻辑
可能很多人都对我们自己的一些潜意识行为有些困惑,比如说“为什么我们更喜欢轻松的事情”“为什么人都喜欢被表扬”“为什么人总不是不能长时间的坚持自制力”……
这些看起来非常普遍的行为和现状,其实都是人类“大脑的本能”产生的行为,而不是我们自己想这么干!
人类大脑有生具来有三种本能。
经过亿万年的基因沉淀,人类大脑先天就有三个深层的按钮,那就是“生存本能”“求知本能”“社交本能”。
这些本能都是帮助人类这个物种存活下来的核心能力,这些能力最终沉淀为基因存在,默默的影响着人类的思考和行动。
大脑后天会产生三种本能。
大脑为了维护先天的三种本能,进一步衍生出了“自卫本能”“统一本能”和“自我本能”。
“自卫本能”让人类通过分辨善恶、安危、趣味性等来辨别野果是否有毒害、野兽是否能够被自己击杀等至关重要的事情,完成先天本能中的 “生存本能”。
“统一本能”则是让人倾向于一以贯之的事物,因为在原始社会中,未知对于人类来说就代表着更大的危险,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而“自我本能”也是让人类优先保护自身安全的一种能力,并且能通过体验自己做成事情带来喜悦的报偿性体验。
这六种植根于基因的本能,几乎承包了人类所有的行为!
比如父母总是严厉斥责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把父母的话当成耳旁风,甚至撒谎,这就是“自卫本能”在发挥作用;
小孩子稍微大一点之后就希望自己尝试“穿鞋子”“切水果”等行为,就是受到“自我本能”的影响,当家长拒绝的时候,就会对孩子的这种本能造成打击。
还有很多行为都可以通过这些本能来得到解释。专注力就是我们希望能够养成的一种习惯,当知道了大脑的基本逻辑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利用这些本能来让大脑形成我们希望养成的良好习惯。
二、提升孩子的专注力有太多好处!
当我们提及专注力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就会需要关系到“感兴趣”“想做正确判断”“想独立完成”“想深入思考”等等非常正面积极的行为,这就是专注力带来好处的具体表现。
培养专注力就意味着提高了孩子的脑力,帮助孩子拥有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1、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总是能够将事情做到最后
大脑本能中的“自我本能"带来的报偿性反馈,能够让人的大脑进入一个正向积极的循环中。
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在这个本能的促使下,当一项工作完成的优秀时,会全力投入到另一项任务重。
这样的良性循环,就可以帮助孩子摆脱半途而废、打马虎眼、情绪化等造成工作进展不良的换坏情况。
2、注意力集中的孩子,不仅有把事情做到底的能力,还有把事情做好的能力
在人类社会中,当我们描述那些成功人士的时候总是会提及“魅力”这个词汇。
而所谓的“个人魅力”指的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大家会说出“只要这个家伙在,就没有问题”这样的话。
不畏困难,坚持到底,这种被大众认为是“魅力”的能力,需要一个强大的专注力来支持,只有那些专注力高度集中的人才可以做到。
3、注意力集中的孩子能够成为认真思考的人
思考是分等级的!
浅思考和深度思考是完全两个不同层次的行为!
我们在关于很多成功人士的自传中经常能够看到“忘我的境界”这样的描述,来形容这些人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的状态。
这个所谓的“忘我的境界”就是“专注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的时候,大脑会集中在动态中枢系统中,对于思考的问题不断的提出各个角度的问题“我这样思考到底对不对?”“这个问题是已经考虑过的,还有没有其它的角度?”
外界的声音、影像等都是不会对思考者产生影响的,就像我们听说过的故事,牛顿把自己的手表当鸡蛋煮了的状态。
而这种高度集中的状态,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进入的,能够进入这种状态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4、注意力集中的孩子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强大的人
“差不多,就这样吧!”这种心态习惯,会让人在真正需要发挥实力的时候表现不稳定!
“等我正式比赛时就会很强大”的想法是完全不靠谱的!
那些在正式比赛中能发挥强大实力的人,都是在平时就会全力以赴的,所以他们不会因为状态不好等因素造成的惨败!
因此,只有能够总是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才有望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强大的人,而不会出现不稳定的发挥。
三、3岁、7岁、10岁,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专注力培养重点
专注力的培养不会晚,但是在最初的三个阶段的效果最好。人类大脑在十岁之前存在三个阶段的发育:第一个阶段是0-3岁,脑神经细胞不断增多;第二个阶段是4-7岁,是脑神经细胞发生“间拔”现象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8-10岁,主要是信息传递回路的发展期。
三个阶段大脑发育的功能不同,所以需要相应给与对应的关注,才能有最好的有效的培养。
1、0-3岁脑神经细胞快速增多期,需要关注的是“本能”
3岁之前就进行系统知识的学习是不合适的,这个阶段从脑神经发育来说,是百花齐发的阶段,对于孩子来说更多的是兴趣的发现,情绪的发现。
家长们总是以为3岁以下的小孩是没什么情绪的,这个认知是错误的!
3岁之前的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们“共情力”这个能力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通常都说3对之前母亲要更多的陪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父母需要和孩子在这个阶段互相彼此了解,互相传达情绪,陪养孩子与自己之间的共情能力,而这个能力还将能够在孩子成长之后得到迁移。
我们都知道“共情力”在社会中是多么重要的一种能力。
2、4-7岁脑神经细胞发生“间拔”,需要发现专注的才能
“间拔”用通俗的方式解释就像是田地里面“间苗”,“间苗”“间果”的目的是为了让主要的、健康的幼苗、幼果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长得更好。
神经元的“间拔”也是同样的效果,大脑会通过这段时间里获取的信息来决定把哪些神经元留下来,哪些神经元被舍弃。
也就是老话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原因!
所以在这个阶段,要专注培养孩子“自主做事”的意愿,不能父母自以为是的要求!父母越是告知孩子“要这样,不要那样”,结果是对脑神经的损伤会越大。
正确的做法是重视孩子的自主性,自主性越是得到重视的孩子,长大之后的脑力水平也会越是高,现实生活中,那些优秀的奥运参赛选手,很多都是没有受到过父母的管束。
由于这个阶段的独特性,哪些细胞会被保留,哪些细胞会被淘汰,完全取决于间拔期间养成了什么习惯,所以在这个阶段第二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好习惯的养成,坏习惯的规避。
3、8-10岁信息传递回路形成阶段,要着重培养孩子“主动”的意愿
这个阶段是大脑成型的阶段,就想田地中幼苗快速成长,脑神经中的树状突起快速成长,大脑信息传递回路快速的进化到接近成人的水平。
从8岁开始,孩子的大脑开始追求“独立完成的喜悦”,这一行为越频繁,成功次数越多,对于孩子的未来成长越有利。
当孩子出现了“我本来就想做来着”这种话的时候,父母们就要特别注意了,这是大脑对于外部给予指令的一种拒绝反应!
类似于“你要好好学习”“你必须什么什么”“你去学习啊”之类的话,父母在8-10岁期间一定要忍着不要说。
父母务必要学会站到孩子背后,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这就包括共同烦恼和共同喜悦,而不是告诉他怎么样!
这个阶段家长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的主动意识,完成从7岁之前的“想要做”,变成“想要做成”的转变。
三个阶段,三个特点,需要三种不同的对待方式,希望家长们能够真正的理解和实践,大脑的开发培养永远都不晚!
四、造就专注力的10个的好习惯
了解了专注力的原理,专注力的好处,以及不同阶段的大脑成长关键,那么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呢?下面就来讲 。
提高孩子专注力,具体来说就是要第一让孩子养成对事物“感兴趣”的习惯,第二让孩子养成关注与问题的习惯,不能得过且过,第三是注意孩子“独立思考和做事”的习惯。
提供给家长朋友们10个具体的方法意见来帮助孩子养成这些习惯:
1、重视笑容,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父母帮助孩子积极、有趣的看待事物并形成习惯。
2、不使用负面词汇,比如“讨厌”“辛苦”“不可能”“做不到”这类词汇,而是要多用“真棒”“看起来好有趣”等等的正面词汇。
3、不要习惯性的进行拖延!拒绝“等会再做”“现在不做也没事”之类的想法!
4、不要因为速度,而忽略质量!任何时候都要让孩子牢记“要做,就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5、凡事要有始有终!
6、认真聆听被人说话的习惯!
7、敢于承认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能够坦然面对失败,而不是逃避!
8、从不轻视他人!喜欢他人、尊重他人的能力!
9、创造可以集中精力的环境!不要打断正在集中精力做任何事情时候的孩子!
10、对同一件事情,反复深入思考的习惯!
最后,我想告诉家长们的是,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成为一流人才的潜力,但是很遗憾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在成为超一流人才的环境中成长!
好在这种环境不是以物质为基础的,而主要取决于家长们的认知,所以如果作为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真正成为超一流的人才,那么就不要以自己为标准,尝试改变现有的亲子教育角色。
不要把自己放在“老师”的角色上,而是作为一个陪伴者存在,着眼于未来,要知道当前的状态是暂时的,孩子是在不断成长的!
请不要说教,用心去陪伴!